追求“理性繁榮”,牛市也要防風險
2020.07.11
素有“大笨象”之称的银行股轻盈起舞,上证指数五天内连攻3000到3400点五个百点整数关,“牛市来了”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共识。伴随着汹涌而入的资金潮,日成交破万亿再度成为“新常态”,部分券商的APP一度出现卡顿、宕机的现象,见证市场人气的火爆。对投资者来说,牛市是进场交易的最好理由甚至是唯一因素,但牛市中间也有跌宕起伏和板块轮动,未来也会有牛熊交替的时刻来临,牛市中赚到的钱如何能够全身而退,是所有市场参与者面临的课题。在居安思危中追求“理性繁荣”,牛市中也要适度注意防风险,才能真正把握属于自己的利润,真正分享到股市所代表的经济成长的果实。
牛市大忌:过度乐观下盲目加杠杆
对创业板或科技股的投资者来说,牛市其实早已经开始一年以上,但对深陷大金融、周期股的投资者来说,把牛市的起点设为7月1日或许更合适。只有从这一天开始,银行等大金融成为了市场的主角,带动上证指数一举突破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线的束缚,真正破茧而出,完全确立牛市格局。可喜的是,在“大笨象”翩翩起舞的同时,创业板、科技股维持了此前的强势,并没有因为金融股的大涨而出现资金转移的“虹吸效应”,显示增量资金的进场主导了当下市场。在日成交连续超万亿的情况下,如果说牛市上涨几天就此结束,恐怕没多少人会相信。从指数特别是上证指数的角度来看,确立牛市之后还将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即使是参照2008年底到2009年那轮行情,指数从低点2440点上来至少也有翻倍的空间,牛市终极目标冲击5000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既然牛市确立,投资者在乐观情绪的驱动下加大对股市的投入,也是相当自然的一种反应,轻松赚钱尤其是不用太动脑筋的“躺着赚钱”,本身就是牛市最大的号召力。在上涨的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倾其所有甚至加杠杆买入的现象并不少见。笔者认为,盲目加杠杆买入的行为,既是滋生股市泡沫的来源,同时也让许多投资者在牛市的上涨中埋下熊市失败的种子。笔者见过无数投资者,在牛市上涨过程中一路买进甚至穷尽各种杠杆工具,股市越涨投入越多,最终在一次大调整或牛熊转折之后交出了所有的利润,甚至连本金都难以幸免,令人扼腕叹息。2015年牛市末期,许多投资者在分级B基金,以及1:10以上的杠杆配资中上演了从大赚到大亏,甚至爆仓血本无归的悲剧,足以为本轮牛市的参与者,特别是新股民所借鉴。用能够长期投资的自有资金参与股市,虽然短期赚得少,但长期却活得久。因此,即使是牛市,慎用杠杆依然不能忘,特别是高利息、高比例的场外杠杆,更是股市交易的大忌。
“涨多拉回”的风险管控
在形成牛市共识之前,市场往往已经探底回升走出可观涨幅,此次牛市也是如此,即使是七月之前表现最弱的上证指数,也已经从2440点上涨到了3000点附近,累计涨幅超过20%。而在牛市确认之后,往往也已经接近中段,大涨之后的震荡也必然是常态。有人认为,牛市确立之后就一路持有到熊市再卖出,不必理会中间的波动;这观点看似有理,实则缺乏可操作性,因为每波牛市的涨幅并不一样,见顶形态也各异,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有未卜先知的功力。忽视牛市中的重要波动,最终也会在牛市见顶时丧失警惕,沦为“温水煮青蛙”的牺牲品。
根据笔者多年的统计,沪深300指数在牛市中短线连续大幅拉升,偏离60日线超过20%,将会进入警戒区域,容易出现单日剧烈调整,或者一波修正向60日均线靠拢。之所以选择沪深300而非上证指数,在于其代表性较强,特别是补上了深市的权重股。本周二,沪深300指数盘中最高点偏离60日线超过20%,已经进入了初步过热的阶段,未来如果偏离幅度超过30%,则很有可能出现类似2007年“530”调整的大幅修正,当时的这波调整让许多股票提前大盘半年见顶,直到2015年才重新超越当时的高点。笔者认为,在沪深300指数偏离60日线超过20%之后,投资者就不应当随意加码买入,特别是涨幅较大的品种;而一旦偏离幅度超过30%,则需要将仓位降低到30%以下甚至考虑空仓,等待修正完成之后再决定是否重新进场。
图1:沪深300指数日线图(2014.09-2015.08)
图2:沪深300指数日线图(2008.11-2009.09)
图3:沪深300指数日线图(2006.11-2007.12)
低价股暗藏杀机,基金也有“世纪之套”
除了涨多拉回的风险管控之外,牛市中还有两大陷阱需要注意回避。一是所谓的“低价陷阱”,以往牛市常有“消灭低价股”的说法,牛市末端出现低价股鸡犬升天并不少见。但笔者认为,本轮牛市和以往不同,在注册制实施和退市制度严格落实的情况下,低价垃圾股翻身的难度极大。在七月份大盘突破上攻以来,许多1元附近的低价股并未有太大起色,并未完全摆脱面值退市的危局。ST板块同样也是风雨飘摇,今年以来板块指数下跌12%以上,已经是连续第五年下跌,被边缘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本轮牛市“消灭低价股”的方式,可能更多是以面值退市实现而非恶炒股价来实现,其中潜藏的风险值得密切关注。
场内基金高溢价交易也是牛市中较大的风险。在场内基金中,ETF基金和仍处封闭期的LOF基金出现溢价的概率较小,即使有的话幅度也相对有限,这方面的风险相对较小。而分级B在牛市中经常出现大幅度溢价,虽然其中有自带杠杆放大收益和申购赎回机制受限的因素,但溢价率过高在股指出现涨多拉回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剧烈调整,像本周二创业板B(150153)在连续涨停飙升之后高开低走,尾盘跳水以跌停报收,就是一大警讯。而更具迷惑性的则是可正常申购赎回的LOF基金,如果出现短期恶炒偏离净值过多,很容易在套利资金申购场外份额之后转入场内打压价格,甚至形成“世纪之套”。在上一轮牛市的高位,中银中国(163801)就曾经出现一波连续狂飙的恶炒,2015年5月28日上证指数大跌6.5%的当天依然奋力上涨6.56%,最高溢价超过60%,此后提前大盘见顶下跌,短短一个多月最大跌幅超过60%,远超同期大盘。由于这类基金价格低,场内份额不多容易被资金打飞,新股民容易将其与股票名称混淆而盲目买入。特别是在今年基金收益不错的情况下,投资者如果没有仔细斟酌二级市场价格的溢价率而跟风买入,其中蕴藏的风险或许不亚于股票。
文章由点石投资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