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焦炭:黑色期货走向成熟
在化工衍生品蓬勃发展的同时,国民经济中流砥柱和工业生产的基石——钢铁、煤炭工业也迎来了衍生品市场发展机遇。基于中国煤炭和黑色冶炼大国地位,大商所于2011年和2013年上市了国际上并不成功的焦炭、焦煤期货品种并获得成功。经过数年发展,“双焦”期货渐趋成熟,2019年成交量7855万手、日均持仓31万手,单位客户持仓占比约为40%,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管理价格波动风险。
相关专家表示,钢铁、煤炭行业是传统产业,近年来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效应淡化,加上疫情冲击,供需矛盾逐步凸显。企业积极探索尝试期货及期权等金融工具,通过产融结合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以河钢、旭阳集团等为代表的产业链企业从最初的期货探索到现在把期货工具当作企业经营的利器,创新开展产融结合,实现了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飞跃。
尤其今年一季度以来,华东地区是疫情的重点防控区域,春节后江苏大批中下游制造企业出现复工延迟、物流运输不畅、库存积压严重等情况,企业经营面临较大风险。此时,“双焦”期货的价格走势比较符合现货市场“前紧后松”的供需变化,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市场流动性也较为合理,给出了企业较为合适的套期保值机会。为了应对现货跌价的风险,部分焦化企业积极在盘面进行了部分套保,现货跌价损失不大。而在后期价格上涨过程中,通过跨期跨品种套利的方式进行对冲。
国内大型焦化企业之一的山西鹏飞集团对期货市场的“雪中送炭”感受颇深。“特殊时期发挥期货的避险属性可以让企业降低经营损失,为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对于企业而言,此时应该加深对于期货作用的理解,从保价格保成本和利润到保资金保生产都能发挥作用。”该公司期货部期现分析师称。
多措并举促进发展
我国工业市场发展日新月异,各工业领域不断精细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不同品种的供需关系、生产工艺和贸易格局的现货市场调整,都为衍生品市场带来新课题。同时,不同产业对衍生品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不同,如何加强市场培育、服务企业管理风险是衍生品市场的“痛点”。
为此,多年来,大商所在持续丰富品种工具供给的同时,大力优化调整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在制度供给上,工业品贸易和消费中有很强的品牌特性,品牌化已经逐步深入人心,中下游企业普遍愿意接受市场认可度高、流动性强的品牌产品,使得主流品牌和非主流品牌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为适应市场变化,2015年大商所在PVC品种率先推出交割注册品牌制度,只有在交易所注册的品牌才可以参与期货交割,以此贴近集中化、品牌化的市场发展趋势,为期货市场重新注入活力。“设置交割品的准入门槛后,交割准入品牌是现货市场接受度高的主流品牌,保证买方的连续生产供应。”浙江明日控股集团研投部专家表示,品牌交割提升了交割品质量,推进了行业产品质量升级。
此后,品牌交割制度在LLDPE、PP和铁矿石品种上得以延展和实施。在铁矿石品种上,通过设置国内认可的进口矿、国产矿品牌来限定交割品的范围,调整了原质量升贴水,使质量升贴水更符合现货实际;增设了品牌升贴水,以反映除品质外其他因素对品牌间价差的影响;通过文件证明品牌,并对标国际成熟市场、在国内首次推出调查小组,以处理品牌争议。除品牌交割外,近年来大商所还探索推出了lldpe和铁矿石保税交割、铁矿石仓单服务商、焦煤焦炭和苯乙烯滚动交割等制度,确保期货制度贴近现货变化和企业需求,维护期货价格代表性;在全品种设立做市商,有效促进了合约连续性。
有了品种工具和制度体系,如何吸引实体企业参与期货避险?了解到,2007年在塑料期货推出后,大商所针对石化企业市场经营理念较为传统的情况,推出了“千厂万企”市场服务工程,对产业企业进行期货和现代市场知识培训,支持期货公司“驻厂辅导”。2017年起,大商所在扩大和深化场外期权试点基础上,推出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试点,使期货价格和工具应用更好地融入产业体系;2019年又推出涵盖基差贸易、场外期权在内的“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全流程、多维度解决产业企业风险管理问题。
化工方面,至2019年累计有23家化工企业参与28个化工场外期权试点,涉及现货量超过14.3万吨;24家化工企业参与15个化工基差贸易试点,涉及现货量超过6.4万吨。黑色方面,22家煤焦钢企业参与28个煤焦矿场外期权试点,涉及现货量超过90万吨;30家煤焦钢企业参与20个铁矿石、焦煤和焦炭基差贸易试点,涉及现货量超过160万吨。
此外,大商所还通过建设产融培育基地、举办煤焦及塑料产业大会、开办期货学院和高校人才培育项目等多措并举,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为产业夯实期货人才储备。
温馨提示:天然橡胶期货再度走强!创下2017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具体操作请关注金投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文章由点石投资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