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力发展期货贸易,建设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这是国家首次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期货市场发展提出要求。依托东北农林、畜牧及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商所开始探索工业品衍生市场发展,率先将目光投向化工领域。
在国际衍生品市场,很多化工品期货品种均不成功。但大商所敏锐地观察到,我国石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孕育,已经站在了由大到强转型的临界点,国际市场上一些避险需求不大的品种在国内仍可能会有强烈的避险需求、一些并不成功或已退市的期货品种在中国未必不会成功。为更好地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服务化工企业避险,2007年7月31日,筹备多年的LLDPE期货在大商所上市并获得了成功,成为大商所从单一农产品交易所迈向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的里程碑。
随后在2009和2014年,PVC和PP期货先后上市,大商所塑料化工品种体系日臻完善,至今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最有特色的化工板块,大商所也长期保持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地位。今年7月6日,三大塑料化工品同日上市场内期权,进一步丰富塑料化工板块的衍生品工具体系。目前,三个塑料化工期货、期权的法人客户整体持仓占比过半,产业企业已成为期货市场的主力军。期货、期权“双剑”合力为化工行业防范风险、转型升级贡献期货力量。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原油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我国石化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期货市场“避风港”的作用凸显。“遇到今年这两波极端行情,如果我们日常业务不加以套期保值,预估亏损可能会达到1亿元以上。”大型塑化贸易商中基石化投研负责人王林感慨道,得益于衍生品对冲工具的运用,极端行情下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能够实现稳健发展。
据了解,不少产业企业积极利用基差贸易、场外期权与互换等模式全方位管理风险,搭建远期采购销售新渠道。同时,期货市场相关主体基于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防疫物资原料品种创新推出“口罩期权”“防护服期权”“消毒液期权”等风险管理方案,协助产业企业稳定采购成本、扩大生产,而套期保值、基差交易、点价交易、互换交易、含权贸易等期现结合模式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液体、能源化工:后起之秀,填补空白
面对琳琅满目的化工品市场,仅有塑料化工衍生品是远远不够的。2018—2019年,乙二醇、苯乙烯期货作为液体化工领域的生力军,先后在大商所挂牌交易。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乙二醇、苯乙烯消费国,相关期货上市以来为实体企业提供了风险的“避风港”。
相关企业表示,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乙二醇期货、苯乙烯期货及LPG期货、期权已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乙二醇、苯乙烯期货上市处于产能集中投放和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其及时为产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宁波恒逸实业副总经理莫建建感受最深的是,期货市场为现货市场套期保值提供了较好的流动性,在价格大幅波动时,便于实体企业快速套期保值。聚酯工厂今年较好地利用了期货保值功能,尤其在产成品滞销、库存压力增大时,企业可以在期市抛出原料进行保值;在产成品销售较好、库存超卖时,买入期货进行对冲,优化了库存管理工具。
在远大能源化工烯烃事业部总经理看来,期货市场是一个更精准的定价模式。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得到明显发挥,更能实现企业对未来预期的现货交易、库存和利润管理,对产业的保护作用极为明显。贸易商和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结合远期现货、纸货以及现货价格进行点价和套利操作,有助于不同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和联动。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境外原油“黑天鹅”事件爆发。作为原油主要下游产品的液化石油气(LPG)在一季度短短3个月价格下跌40%。危难之际,3月30日、31日LPG期货及期权在大商所上市,不仅填补了我国气体能源衍生品的空白,更是我国首次在同一品种同步上市期货、期权工具,为实体企业抗疫复产提供了工具、提振了信心。
至此,大商所化工衍生品从塑料领域拓展至液体化工、气体能源化工领域,塑料、液体化工、气体能源化工三大化工板块协同发展。2019年,大商所能化品种总成交量2.72亿手,日均总持仓量133万手,同比增长82%。从功能发挥上看,各能化品种的期现价格相关性高,LLDPE、PVC、乙二醇等品种套期保值效率保持在80%以上。
温馨提示:天然橡胶期货再度走强!创下2017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具体操作请关注金投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文章由点石投资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