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来,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在供需错配影响下呈现偏强走势。造成供需错配的主要原因是秋粮上市后玉米价格高开高走引发小麦饲用需求明显增加,而贸易商看多后市,惜售心理增强。经过本轮上涨,目前华北地区制粉企业小麦进厂价升至2460~2540元/吨,大体与通过拍卖采购的到厂成本持平。受此影响,10月份以来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火爆,成交量屡创新高。
市场价格区间上移
10月份的时候,在市场购销重心转向秋粮、小麦市场流通粮源数量下降、用粮企业采购需求增加及玉米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区间持续小幅上移。与此同时,有关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调整的传言也对市场行情走强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整体看,由于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且调控力度加强,小麦价格涨幅相对玉米较为有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河北石家庄普通小麦进厂均价为2500元/吨,河南安阳2490元/吨,河南商丘2480元/吨,均较10月初上涨50元/吨;山东济南2480元/吨,河南郑州2510元/吨,均上涨60元/吨;江苏徐州2460元/吨,上涨80元/吨;安徽宿州2460元/吨,上涨100元/吨。
拍卖成交明显增量
近期,供需错配导致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量大增。秋粮上市后仓储、贸易企业因忙于玉米收购,导致流通市场小麦供给随之下降;受玉米价格走高影响,饲用小麦需求释放,粮价上涨预期下用粮主体囤粮意愿增强,使得小麦市场需求明显增加。在供减需增的情况下,拍卖市场粮源性价比优势显现,部分饲料、养殖企业转向政策粮拍卖市场采购,成为拍卖成交持续增量的主要推手。
据统计,2020年10月国家政策性小麦累计投放量1198.41万吨,实际成交727.81万吨,平均成交率60.73%,周平均成交242.6万吨;相比之下,9月国家政策性小麦累计投放1321.49万吨,实际成交113.45万吨,成交率8.59%,周平均成交22.69万吨;上年10月国家政策性小麦累计投放1198.45万吨,实际成交11.91万吨,平均成交率仅0.99%,周平均成交2.98万吨。
据估算,目前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量仍有8000万吨左右,饲料企业积极竞拍有利于小麦去库存;同时,充裕的政策性小麦库存也有利于抑制后期小麦及玉米市场价格过度上涨。
目前来看,自进入11月份以来,小麦价格持续稳中缓跌。国内大型企业单日下调幅度为0.002-0.007元/斤不等,部分企业甚至调价频率非常高可达到一日两调,虽然表面上看幅度不大,但钝刀割肉般也着实让农户和贸易商难以接受。截止目前,部分地区小麦累计下调幅度已达到0.01-0.02元/斤,主流收购到厂价已达1.23-1.25元/斤不等,国标二等以上。那么麦价此轮下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分析认为有这三点原因:
临储成交大增,市场供应增加。10月份临储小麦成交量达到728万吨,这些小麦会有部分进入饲料企业,但也有部分会进入面粉企业。面粉企业需要消化这些小麦,自然会减少对市场小麦的采购。另一方面小麦贸易商的心里防线有所松动,近期小麦价格已经达到了阶段性高位,不想长期储存的贸易商是出小麦的合适时机,这种情况下,贸易商小麦出货量有所增加。工厂到车辆骤增,适当的下调小麦收购价格也是正常现象。
保护价出台,上调幅度不如预期。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调整迟迟不能公布,从某种程度说加大了市场主体对价格上涨的预期,客观上也推动了最低收购价拍卖成交火爆。然而10月30日公布只上调了一分,虽然说这本来是预期中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低于预期的。众所周知,18年、19年保护价分别下调0.03元/斤,而为了保证农户种粮积极性,市场对21年保护价普遍认为应该上调,甚至认为上调幅度至少应该在0.03元/斤,毕竟今年托市收储收购量已大幅减少,如果保护价不上调的话,明年粮库收储也会十分困难。但是仅上调1分,对市场几乎很难起到推动作用,国家有意给火热的市场降温,维稳意图明显。
旺季不旺,面粉销售疲软。自中秋和国庆节后面粉销售再次陷入僵局,市场 麦强粉弱的格局长期存在,企业方面多为低开机率。虽然天气转凉,但市场缺乏实质性刚性需求,工厂表示经销商提货积极性不高。部分厂家放映,由于近期原粮价格出现回调,经销商借此向厂家议价。因此主产区大部地区面粉价格整体上仍基本延续着以稳为主的态势,如果麦价继续回落的话,面粉恐也有回调风险。
综上所述,分析认为当前小麦价格下跌属于阶段性市场调整,继续下调空间十分有限,毕竟政策性贸易商储存成本较高,且玉米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对小麦行情有一定支撑作用。但年前反弹空间也不大,面粉不旺,工厂备货十分谨慎。
温馨提示:市场因这一则消息彻底炸了!金银期货惨遭暴挫。 具体操作请关注金投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文章由点石投资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