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交投活跃,金融期货表现突出
2019年,我国期货市场显著回暖。1—11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5.76亿手,同比增长30.01%,累计成交额为262.74万亿元,同比增长36.67%。其中,商品期货累计成交量为34.93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0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3%和18.31%。金融期货累计成交量为0.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6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67%和170.56%。今年期权大扩容,商品期权累计成交量0.22亿手,累计成交额29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2%和66.68%。2019年前11个月商品期货成交量、成交额稳中有升,其中甲醇、PTA、棕榈油等活跃品种的成交量和成交额都出现大幅增长;金融期货和期权品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今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投活跃,金融期货尤为明显。2019年4月,股指期货再次松绑,股指期货基本恢复常态化交易,沪深300股指、上证50股指和中证500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均成倍增长,推动金融期货市场流动性回暖。截至11月底,2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加4462.83%和4499.33%,大幅拉动今年金融期货两大指标上涨。现阶段,我国金融期货的成交量和成交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商品期货仍占据主导地位,未来随着期货市场发展,金融期货及相关衍生品将在期市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美经贸磋商一波三折,商品价格波动加剧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依然胶着,5月10日,美方将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从10%上调至25%。随后,中国也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对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间尽管进行了多轮经贸磋商,中美关系仍僵持不下。
今年,中美经贸磋商一波三折,大宗商品市场预期受到较大影响,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农产品(000061,股吧)方面,大豆首当其冲。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主要依靠从美国进口。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国内大豆供给端受到影响,价格波动明显加剧。工业品方面,由于美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加征关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贸易摩擦从需求端对化工类品种产生较大影响——很多化工品的终端产品对外出口。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贸易摩擦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油需求前景疲弱,这将给油价带来沉重的下行压力。原油作为全球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大宗商品,其价格波动将进一步传递至农产品、工业品等,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会因此加大。
总之,不管是从具体品种的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分析,中美贸易摩擦都是市场中潜伏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价格波动加剧在所难免。不过好消息是,12月13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中美经贸磋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为全球经济和商品市场带来一颗“定心丸”,有助于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促进我国期货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
上市品种数量创历年之最,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两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者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大量新的期货期权品种陆续上市。2019年,期货市场共上市红枣、20号胶、尿素、粳米、苯乙烯、不锈钢、纯碱期货7个商品期货和天胶、棉花、玉米、铁矿石、pta、甲醇、黄金期权7个商品期权。此外,12月23日,沪深300股指期权在中金所上市交易,沪深300ETF期权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交易,金融期权取得了巨大突破,从而更好助力投资者规避风险。今年我国新品种上市数量高达17个,为我国期货市场历年之最。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市品种数量达到78个,其中商品期货58个、金融期货6个、期权14个,初步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货期权、场内场外、境内境外协同发展的局面。丰富、完善的期货期权品种体系,是高效市场的基本标志之一,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在期货期权品种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交易所还大力发展做市商制度来进一步优化市场体系。目前,做市商制度已扩大至19个主要期货品种,镍、动力煤、棉花、豆粕、豆二等品种的活跃合约连续性改善显著。此外,交易所业务规则持续优化为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打下了制度基础。2019年上半年,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法人客户持仓占比同比分别增长4.73和2.53个百分点,原油、沥青、燃料油产业链集聚效应显现。总体上看,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提高,极大促进了实体经济和广大企业客户对期货市场功能的认可。
股指期货再次松绑,股指期权又添新军
4月19日,中金所发布进一步调整股指期货交易安排,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下调,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也有下调,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0手。此次调整是2015年股指期货受限以来的第四次调整,进一步优化了股指期货运行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截至11月底,股指期货持仓量稳定在30万手以上,最高达到35万手,持仓量显著增长,股指期货已基本恢复常态化交易。但是,在持仓水平稳步增加的同时,交易量并没有过快回升,且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和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仍存在下调空间,从股指期货合约的流动性上来看,与原来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12月23日,中金所开展沪深300股指期权上市交易,沪深300股指期权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市的首个指数期权产品,推出股指期权,是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崭新成果,也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的全新尝试。同一天,上交所上市交易沪深300ETF期权,标的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深交所也推出沪深300ETF期权,标的为嘉实沪深300(160706)ETF。自2015年2月9日上交所推出上证50ETF期权之后,市场终于迎来第二批金融期权产品。沪深300股指期权和ETF期权的上市,不仅有利于沪深两市投资者开展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有利于提高市场定价能力、提升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更意味着我国股票期权市场进入多标的的运行新阶段,丰富了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
商品ETF创新加快,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8月27日,内地商品ETF首次获批,分别是: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建信易盛郑商所能源化工期货ETF(未上市)和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12月5日,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为我国境内首只挂牌上市的商品期货ETF。豆粕是12种油粕饲料品种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上市交易,标志着豆粕成为境内首个覆盖期货、期权、互换、ETF全衍生工具的大宗商品,有利于推动商品衍生品市场不断完善多元化产品体系。随后,12月24日,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为我国首只可直接投资有色金属期货的公募基金产品。商品期货ETF的上市,有利于推动交易所基金市场与商品期货市场协同发展,推进我国期货市场以及整个资本市场机构化、专业化进程,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进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比境外市场,我国商品ETF发展相对较晚,截至2019年8月16日,除去已经获批的5只商品期货ETF及其联接基金之外,目前仍有10只商品期货基金正在走审批流程,投资品种涵盖黄金、白银、铜、白糖等。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ETF上市,一方面将为证券投资者参与商品衍生品市场、优化大类资产配置提供新途径和新工具,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商品衍生品市场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和市场结构,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期货公司A股上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8月30日,南华期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A股第一家上市期货公司。9月5日,瑞达期货(002961,股吧)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期货公司首次在A股上市,标志着期货公司打开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通道。两家期货公司上市以来,市场反应良好。南华期货上市后连续斩获15个涨停板;瑞达期货上市后也连续12个交易日一字涨停,市场表现颇为抢眼。期货公司的上市,增加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有利于期货公司发展更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期货公司上市可圈可点,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截至11月底,瑞达期货和南华期货的估值相比A股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行业的整体估值仍高出不少。如果公司盈利不能取得快速增长,过高的估值将会给公司未来的股价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
此外,期货公司上市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把握时机,增强投融资能力。随着近年来期现业务、场外期权业务以及做市商业务的扩展,期货公司更加需要增强融资能力。持续的融资能力是建立在好的持续盈利能力之上的,而我国期货公司由于长期是以单一经纪业务为主导的商业模式,融资规模普遍偏小。未来,国内期货公司不仅要扩大融资渠道,更应丰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即增强投资能力,进而吸引资金流入。所以,期货公司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拓展业务能力还需要提高盈利能力,促进营业模式的多样化。
期货公司利润下滑,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截至10月31日,共有六家期货公司公布了三季报,包括南华期货和瑞达期货两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永安期货、长江期货、创元期货、华龙期货四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从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变动来看,期货公司利润普遍下滑。今年是我国期货公司推进创新业务的第6个年头,但公司的业务结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经纪业务手续费和息差收入仍是公司收入主要来源,并且同质化竞争激烈,很多小型期货公司为了生存和抢夺客户资源,手续费可以降到象征性的1分钱,几乎是“零佣金”。在这种情况下,手续费和息差收入再下降,很多期货公司的利润都会受到影响,由于缺乏新的稳定盈利模式以及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期货公司的经营比较脆弱。
期货公司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从监管层面看,2019年,中国证监会先后修订发布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期货公司分类监督规定》,加强期货公司监管,不断优化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扶优限劣。另外,我国监管部门还应加大期货公司市场化改革力度,优化牌照管理,逐步建立市场化准入、退出机制。今年期货公司A股上市也推动我国期货公司转型升级,促使公司股东结构走向多元化,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进而支持期货公司期现业务、做市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资管业务等创新业务的发展。
期市国际化发展,开放迎接新机遇
去年是期货市场品种国际化元年,原油、铁矿石、pta等期货品种相继迈向国际化发展之路,一年多来,上述国际化品种表现良好。原油期货上市一年多以来成交量表现强劲,带动提升了欧美等国际市场夜盘的活跃度。2月26日,大商所又引入境外个人客户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进一步提高了铁矿石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8月12日,20号胶期货在上期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成为继原油、铁矿石和pta之后第4个国际化期货品种,标志着我国特定品种对外开放的路径基本成型。未来,应积极推动更多成熟的商品期货品种纳入特定品种,在制度和规则方面,也应不断向国际期货市场靠拢,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期货市场。
2019年,期货交易所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1月29日,大商所核准汇丰银行为指定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作为首家外资存管银行,汇丰银行将充分发挥跨境联动优势。此外,3月,郑商所加入国际期货业协会(FIA),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有利于郑商所学习借鉴发达市场经验。目前,我国商品期货交易所正在向多元开放、多层次服务实体的期交所转型。与此同时,我国期货公司国际化发展步伐也在加快。我国将于2020年1月1日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相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年,此举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我国期货市场,有利于促进行业竞争,推动期货公司转型升级。2019年,我国期市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迎来更多发展新机遇。
场外市场发展良好,管理风险能力提升
2019年,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形势良好。截至9月底,我国期货行业已拥有85家风险管理公司,总资产553亿元,净资产210亿元。1—9月,场外衍生品业务新增名义本金9735亿元,同比增加40%。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大行业都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大幅攀升。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发力点,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化解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价格不确定性等问题。现阶段,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参与机构越来越多,客户需求分化,呈现多样化趋势。尤其是场外期权业务,已经跃升为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一大新业务增长点。
在场外期权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需加强风控,规避违约风险。7月9日,华丽家族(600503,股吧)发布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约4684万元。此次事件让场外期权这个衍生品市场的信用风险问题备受关注。从风险管理公司自身来看,应该对交易客户进行全面调研,有利于防范风险,同时,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协助搭建全市场层面的风险管理监控系统。近年来,场外交易转入场内结算在国际市场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场外交易市场缺乏信用机制的履约保障,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和平台建设,保护交易者合法利益。
产融结合更进一步,服务实体能力增强
9月25日,期货市场首个基差交易平台在大商所上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线下基差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不同产业对基差贸易的参与程度有着较大区别。目前我国70%的棕榈油和豆粕、40%的豆油现货贸易都是以期货价格为基准进行基差定价,而铁矿石、化工、玉米等产业的基差贸易才刚刚开始。建设基差交易平台有利于推广基差贸易模式,更好发挥期货定价功能,解决期货合约标准化与现货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让基差交易平台更好地服务产业,促进期现市场同频发展。另外,2019年8月26日,大商所又推出以价差为标的的新互换业务,这是对去年推出的商品互换业务的进一步扩展,符合实体产业的实际风险管理需要,是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又一项有益尝试和实质举措。
此外,上期所采用以“一主两翼”为核心的产品多元化战略,一主是期货市场,两翼是仓单市场与衍生品市场,上期所建设的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是“一主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5月10日,上期所还公布了《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修订案,进一步完善了平台功能。
2019年,“保险+期货”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10月份,郑商所为促进“保险+期货”项目的规范开展,其综合业务平台推出了为商业类“保险+期货”项目中的场外期权环节提供线上登记结算服务。郑商所自2016年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建设工程以来,支持资金现已经增加到了5000多万元,达到了“扩面、提质、增效”的要求。
未来,各交易所还将继续推动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完善、功能互补的市场参与者体系,促进我国期货市场长期稳健发展。
股票期货配资找点石
文章由点石投资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