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开盘首个交易日菜粕跟随外盘濒临跌停,随后开启反弹模式,一路收复失地。整体看,经过年前的流畅下跌后,菜粕价格已位于相对价值区间,节后一根阴线砸出“黄金坑”,中下游备货刺激下市场有反弹需求。那么,此次反弹能否持续?后市行情几何?鉴于菜粕所处的基本面格局,我们认为此次反弹空间有限,更大程度是一种技术上的补缺口行为,缺口补完后单边大概率重回弱势振荡格局,基差也将随着备货热情的消退而回落。
国内市场
中加两国摩擦继续打压菜籽进口积极性。截至2月7日当周,国内沿海进口菜籽总库存降至11.5万吨,同比减少80.88%,处于历史极低位置,其中两广及福建地区菜籽库存降至10.5万吨,同比减少72.83%。据天下粮仓统计,2月和3月分别有一船6万吨澳大利亚菜籽到港和两船共12万吨加拿大菜籽到港,预计中加关系缓和前菜籽进口保持紧张状态。菜籽供应紧张带动菜粕库存维持低位。截至2月7日当周,菜粕库存15000吨,同比下降11.76%。叠加节前中下游采购谨慎,备货普遍不足,节后积极备货,提振菜粕价格及近月基差。上周菜粕成交6500吨,较节前一周增加3500吨,增幅116.67%。
不过目前油厂榨利尚可,随着节后企业陆续复工,菜粕供应量料继续回升。截至2月7日当周,沿海油厂菜籽压榨开机率3.19%,环比增加32.9%。当周菜籽压榨量(包括进口和国产菜籽)16000吨,环比增加4000吨,增幅高达33.3%,后期压榨量有望进一步回升。自从加拿大菜籽进口受限,颗粒菜粕的进口量明显上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菜籽进口下滑的不足。2018/2019年度(当年度6月至次年5月)进口菜籽粕139万吨,2019/2020年度进口料为120万吨,远高于以往年份(2016/2017、2017/2018年度分别进口75万吨、110万吨)。2020年一季度的3个月进口菜粕预估分别为7.3、7.4、5.4万吨,同比偏多,菜籽进口政策放松前,颗粒菜粕进口有望维持强势。
菜粕90%以上用于水产消费,现阶段水产养殖处于淡季,需求端的支撑力度有限。根据水产养殖的周期性特征(每年4月份水产投苗开始启动,南方先于北方,水产养殖集中期为7—10月,一般9—10月份最为集中),4月水产投苗启动前菜粕消费将继续处于淡季。目前豆菜粕价差相对合理,菜粕对豆粕的替代作用不明显。同时,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仍在蔓延,一旦疫情扩散,将对禽类养殖造成不利影响,亦削弱了菜粕的消费需求。新冠肺炎疫情也在暴发期,聚餐、集会活动减少令餐饮业备受打击,也利空粕类消费。整体看,水产养殖淡季叠加各类疫情拖累,菜粕消费不宜过分乐观,谨防恐慌性采购透支未来需求的风险。一旦中下游补库热情消退,配合供应量的回升,将出现菜粕库存的累积以及现货阶段性供需失衡,进而对近月的基差构成压力。
国际市场
菜粕的上游虽然是菜籽,但是因为菜粕体量较小,更多时候受到大豆及豆粕的影响。
现阶段正处于南美大豆作物周期,市场聚焦巴西及阿根廷大豆的生长与收割。巴西大豆目前多处于结荚灌浆期,早播大豆已陆续收割,截至上周末,巴西大豆收割完成9%,虽低于去年同期的进度19%,但基本和五年均值持平。早收大豆单产显示积极,巴西大豆丰产格局基本可定,USDA 1月供需报告预估产量为125万吨,去年117万吨,同比增加800万吨,其他咨询机构亦纷纷上调新作大豆产量预估。
阿根廷大豆已于1月中旬完成播种,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计播种面积为1740万公顷。目前绝大多数首季大豆处于单产关键期,二季大豆处于扬花期。产区天气整体温热多雨,利于大豆生长,不过局部地区较为干热,恐对大豆产量造成一定不利影响。USDA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料为5300万吨,同比减少200万吨。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2月初预估产量为5310万吨。从气象预报看,阿根廷大豆产区未来两周多降雨,整体有利于大豆生长和成熟。
南美大豆与北美大豆在全球市场是竞争关系,且上半年正是南美新作大豆的集中上量期。2月14日起我国对进口美豆的关税由33%降至30.5%,进口美豆成本降低,但优势仍弱于南美大豆。短期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将继续施压美豆及国内豆粕、菜粕,虽然以上利空大部分已经释放,基金净多持仓处于相对低位,但利多因素出现前,价格大概率继续低位偏弱整理。
综上,春节期间菜粕库存低位提供价格支撑,但随着企业陆续复工,供应紧张局面边际缓解,反弹幅度受限,后期大概率重回弱势振荡格局。整体看一季度菜粕供需两弱,基本面矛盾不突出,关键因素在于以美豆及豆粕为主导的植物蛋白。目前美豆缺乏交易因素,后期重点关注阿根廷大豆产区天气情况。
股票期货配资找点石
文章由点石投资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